邱家廷應用行氣開郁、溫補三陰法治梅核氣
陳某,女,57歲,2018年12月12日初診。
主訴:咽中有如物阻20余年,加重1個月。
初診:患者20年前出現(xiàn)咽中不適,如有物阻,每遇情志不舒則加重,伴口吐白痰,睡眠欠佳,一直未予治療。近1個月癥狀加重,遂來診。咽中如有物阻,咳吐不出,咽之不下,時有呃逆,吐白痰,便秘,3日一行。舌質(zhì)淡紅,苔白,脈弦緩。平素易發(fā)口腔潰瘍。
中醫(yī)辨證:梅核氣(肺胃不降)。
西醫(yī)診斷:咽部神經(jīng)官能癥。
治法:行氣開郁,溫補三陰。
處方:柴胡桂枝鱉甲湯加減。
柴胡15g,黃芩12g,桂枝15g,白芍15g,炙甘草10g,茯苓30g,鱉甲15g,玄參15g,牛蒡子15g,桔梗15g,黨參15g,蘇葉15g,厚樸20g,干姜12g,炙麻黃6g,附子3g,細辛3g,陳皮15g,澤瀉20g,生姜30g。6劑,水煎服。醫(yī)囑:忌食生冷及辛辣食物,調(diào)情志。
二診:2018年12月21日。患者自訴服藥后自覺癥狀明顯改善,睡眠良好,大便日一行。上方去玄參、牛蒡子、桔梗、澤瀉,加烏梅15g、花椒5g、黃連10g、黃柏15g、當歸15g、雞內(nèi)金15g、砂仁6g,取烏梅丸治療上熱下寒之方義。6劑,水煎服。
體會:本案患者為老年女性,因年老體衰,加之長期勞累致脾腎陽虛,脾虛不能運化水濕,津液運行不暢,腎虛水液氣化不利,水濕內(nèi)停,停聚于臟腑、經(jīng)絡,凝聚成痰,則形成痰郁。脾土虛弱,土不培木,加之精神緊張,使脾氣郁結(jié),肝失條達,氣機不暢,以致肝氣郁結(jié),形成氣郁。同時肝氣郁結(jié)之后橫逆侮脾,脾胃更虛,使脾的消磨水谷及運化水濕的功能受到進一步影響。氣機不利,升降失常,肝脾不升,肺胃不降,痰氣交阻,故表現(xiàn)為咽中如有炙臠,吞之不下,吐之不出之梅核氣的癥狀。因此,治療應以行氣開郁、溫補三陰為原則。方選柴胡桂枝鱉甲湯配以厚樸、陳皮疏肝理氣和胃;麻黃附子細辛湯溫散郁結(jié)之痰濕;黨參、干姜、澤瀉溫中健脾,溫化水濕;玄參、牛蒡子清熱利咽;桔梗、蘇葉開宣肺氣,疏利氣機。諸藥相伍可使清陽上升,濁陰下降,咽喉自利。